河南一中学发生踩踏事故致 1 死 5 伤
2023 年 11 月,河南一所中学发生校园踩踏事件,致一名学生死亡,一名学生重伤,四名学生轻伤。据官方通报,学生系在期中考试间隙如厕时,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。
为什么校园发生踩踏事件的危险性更大?
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、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钧表示:
首先发生踩踏的原因就在于单位面积的人员过于密集,超过了人能够承受的极限。一般校园内的踩踏事件后果较严重、发生的概率更大,是因为未成年人学生群体本身是「脆弱群体」,自我保护能力和防御能力较弱,这就可能导致踩踏后果的严重性升级。
第二,踩踏发生的常见地点,是人员聚集导致的「人密场所」。校园内易发生踩踏的地点较多,例如考试期间的公共厕所、体育场馆、报告厅、活动场地等地。
第三,通道的宽度、通道有无双向人流的隔开设置、有无保护跌倒者安全的物件、有无防止过度拥挤的干预物品、有无提醒人群的广播等。如果学校设施老旧、设备破损或完全缺失这些「物」的保障,踩踏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上升。
第四,人员聚集会与学生参加的活动事项有关,例如参加重要的考试、重要政策宣讲等。也会与学生兴趣程度高的事项有关,例如音乐会、演唱会、体育赛事、重要的报告会等。活动具有吸引性,就会导致人员聚集,从而有可能发生踩踏。
如何避免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
唐钧:我们首先要提前做好安全风险评估。对可以预见的风险,例如涉及多个年级集体考试等活动导致的人员密集现象,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,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。
第二,要将安全问题考虑的更细节、更全面。比如考试间隙,学生们要去公共厕所,而如果厕所的位置不足,就会发生拥挤的情况,这样的情况下,可以根据情况提前进行设施扩容,或者提前规划集体上厕所的单行线、通道单向流动的设计和相应的一系列保障措施。
第三,要有紧急和应急处置措施。比如在人员密集场所用「热力图」,实时报警,形成预警,通知现场防范和启动应急预案;也可以预先设置防止和应对踩踏的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,使用黄色实线、导流标志、疏散标志等;还可以在可能发生踩踏事件的关键位置,提前布置好教职员工或者相关的安全保障人员,第一时间防范或干预踩踏苗头。
「校安卫士」更智能规避踩踏事件
面对复杂多样、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件,除了做好传统的人防、物防、技防外,「校安卫士」向更智能化进行演进。以 AI 为核心的事件感知引擎,实现安全风险「看见」能力。
以高风险场所为部署位置;以高风险人群为观察目标;以高风险时间段为重点关注,内置场景分级,形成不同级别的观测标准与场景分类,贴合校园安全实际情况。
以踩踏事件为例,当橙色风险等级的「楼梯」场景 + 智能行为模型分析「拥挤」行为出现后,立刻形成了最高等级 4 级的红色告警。之后会触发智能告警通知引擎,通过短信、微信等多渠道发送告警,第一时间通知到相应安防人员人员,及时前来干预并阻止事故的发生。
「校安卫士」首创 AI 多维场景定位风险事件,根据行为 + 场所,共十六个二维组合,同时增加时间平面数据,获取三维立体风险事件。通过精确定位关键事件,智能综合研判,为校园安全时刻站好关键岗哨。